当前位置: 主页 > 当季主题旅游 >
 

梅园—三星石

无锡“石头记”


  这每一块太湖石,背后都有一个园子和故事。石头迁来又搬去,毕竟还在,而园子换了又换,难怪说石头能够幻化入世,直到记录一部尘世的故事。 
   巡检无锡的太湖石,绝没有玩物丧志的可能——凡是帝王将相的好石头,没有一峰不回到人民手中的。蔡京为了逢迎宋徽宗的喜好,就说“皇上喜欢的都是些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”,徽宗皇帝听得理得心安,“花石纲”自然就不能算是扰民。事实上,“花石纲”直接导致了方腊起义,也导致了太湖石的乾坤大挪移。
   国人对石头的偏爱是自古而然。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将出来,一部《红楼梦》全是石头幻化入世的所记,无锡的太湖石峰也记录下了历史的挪移。
   虽说太湖石的生年是四五亿年前,但自从有了人,它们就只能标上晋唐、宋元的标签,如是见于著录、有名人拜、帝王封,就堪比珠玉了。今天无锡能找到的古园中的太湖石峰有绣衣峰、丈人峰、观音石、美人石、米襄阳拜石、“福禄寿”三星石等等。


梅园“米襄阳拜石”


 

梅园三星石“福”石

 

明·《寄畅园五十景》中“藤萝石”

 

独行园绣衣峰 
   明代无锡的造园风气今天除了寄畅园已经无从寻觅,只留下几块石头供人遐想。走进公花园,在玉皇殿旁可以看到明代太湖石“绣衣峰”。绣衣峰高仅有二米多,并不惹人注意,但近看会发现它满布铁线纹,如同披了一身绣衣。“绣衣峰”原是明代无锡人俞宪的故物。俞宪是明嘉靖进士,当过湖广提刑按察使,他在城内岸桥弄建有“读书”、“独行”两园,绣衣峰就是独行园中的太湖石峰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公花园兴建的时候,绣衣峰从岸桥弄迁到这里,搬来已102年了。

 

竹素园丈人峰 
   从惠山下河塘一条小弄堂拐进,可以看到一块峭劲的太湖石傲立一隅,这就是丈人峰。丈人峰形态奇特,但并非“瘦漏皱透”,线条硬挺,酷似一个昂首袒腹、两臂开张的大将军,因此称为“丈人峰”。它最早属明代广东按察司佥事冯夔所有,在他的“竹素园”中水池中央,“竹素园”地址在城中北禅寺巷,相当于今天的学前街东北片,离俞宪的独行园很近。
   冯夔去世后,“竹素园”连同丈人峰都卖给了以刚直闻名的进士顾可久。顾可久非常喜欢石丈,将竹素园易名为“石友园”。顾可久去世后,他的学生海瑞为他在惠山寺塘泾旁修建了一座祠堂,就是今天的顾可久祠,但这时丈人峰仍在城中石友园内。直到乾隆六十年,顾可久的九世孙顾光旭才将丈人峰移到这里,修建了“拜石山房”,并在石上刻诗两首:“凿池傍云根,根深云作雨。独立天地间,不知有今古。”“以我三秋思,看君一片云,人来千载下,还与诵清芬。”

惠岩小筑观音石 
   顾可久有个堂兄叫顾可学,官做得比他大,任过礼部尚书,却是个阿谀奉承的人物。他在惠山寺山门外筑的小园“惠岩小筑”,就在今天朱顺兴油酥饼店的位置。今天“天下第二泉庭院”中,方池与院墙间的那组观音石,就是惠岩小筑园中的旧物。
这组湖石酷似“观音”与善财童子和小龙女,又以善财童子作揖拜观音状最为形肖。观音石移来二泉时在乾隆十六年(1751),目的是为了修葺景观,接乾隆皇帝的驾,搬来255年了。


顾可久祠“丈人峰”


 

寄畅园“美人石”

 

天下第二泉庭院“观音石”

 

梅园米襄阳拜石与三星石 
   梅园是无锡荣德生先生创办的公园。在梅园天心台,共矗有四峰太湖石,这就是著名的“米襄阳拜石”和“福禄寿”三星石。绣衣峰、丈人峰、观音石虽然也是搬迁户,但都挪得不远,而这四峰太湖石,来历就有些迷离了。
   “米襄阳拜石”不愧为无锡太湖石峰中最为高古的一峰。这峰太湖石上据有九九八十一个孔,大可容拳,小仅纳指,是典型的水中湖石,古怪离奇,酷似米颠拱手作揖拜石的模样。三星石为“福禄寿”三峰,据称是形同三个汉字,但并不十分形似。
    这四峰湖石从哪里来?对历代太湖石卓有研究的王贵生经过考证认为,“米襄阳拜石”极可能是当年米芾“海岳庵”中的旧物。果真如此,把它视作米芾当年作揖的石丈也未尝不可。
   米芾是宋代著名的书家,襄阳人,因此世称米襄阳,爱石成癖的他,曾一口一个“石兄”、“石丈”地拜石,他总结的“瘦、漏、皱、透”已成为太湖石审美观的经典。
   王贵生在走访寻找梁武帝“三品石”的过程中,推测梅园的米襄阳拜石和三星石就是梁武帝的四块“三品石”。据说,梁武帝萧衍(464-549)在南京皇宫外建有同泰寺,寺前立有四块奇丑无比的太湖石,御赐三品。清乾隆年间,三品石还在这里。三品石奇丑,南京人对付小儿啼哭时会吓唬说“再哭,丑八怪石妖来了,把你带走”,可见三品石的古怪。可王贵生找遍南京,也未见有三品石。
   当他在南京瞻园看到姚鼐的《松石歌》中有“四十年来古松死,三品石徒金坛县”后就又追查到了金坛。金坛有乾隆年间的大学士、军机大臣于敏中的花园,会不会在这里?然而找遍金坛,他依然找不到三品石。
   王贵生联想到了无锡梅园的这四块太湖石。当他查阅了荣德生《乐农自订行年纪事》后才发现,其中有1916年从金坛于敏中后花园移来米襄阳拜石和福禄寿三星石的记载。王贵生据此认定,米襄阳拜石应该有两种意义,一是米芾曾经拜过的石头,二是这块“米襄阳”的太湖石所拜的正是面前这三块福禄寿“三星石”。

 

   王贵生认为,“米襄阳拜石”可能是三品石中一块,也可能曾是清代扬州南园(九峰园)中九块太湖石中的一块,当年乾隆帝曾从扬州南园取走两块送到北京后,于敏中也可能从南园取走一块。而三星石,可能就是从南京搬到金坛,又从金坛搬到无锡梅园的梁武帝的三品石。
   仔细分析,王贵生的考证并不能为梁武帝的“三品石”与扬州九峰园中的四块太湖石划上等号;仅能说明三品石到过金坛,而无锡梅园的四峰湖石是从金坛迁来。天心台这四峰太湖石到底是不是米芾的故物,或是更早的梁武帝“三品石”,恐怕会是一个永远难解的谜。但它们的确是无锡太湖石中来历最古的名石。

寄畅园美人石 
   无疑,“美人石”是无锡人最为熟悉的太湖石,她在这里临水理妆至少已有三百多年。乾隆帝来看美人石时,认为这不是少女,而是一位大丈夫,因此赐名“介如”。在《南巡盛典》图中,就绘有“介如石”,与今天的美人石形状完全相同。 然而,稀奇的事并不是像不像美人。
   寄畅园是秦家的私园,向来以古木奇石著称,从来没有换过主人,建园以来最大的灾难要到太平天国,即使是明清之交,也没有大的灾难。打开近年面世的明万历年间所绘的《寄畅园五十景图册》,奇石众多,却找不到“美人石”。
   图册中有一页“石丈”,位置与今天的美人石相同,但高度较美人石高大许多,形状也有很大差异。图上的石丈倒是与乾隆眼中的“介如”相仿,没有一丝钗裙之风。难道这会是美人石吗?
   在《寄畅园图册》五十景中,“绿萝径”、“云岫”、“盘桓”、“藤萝石”、“含贞斋”等图中均有面貌各异的独立太湖石,“云岫”图中的一块湖石与今天的美人石倒十分相似。《寄畅园图册》绘制的时间与乾隆南巡时间相隔不过一百多年,其间寄畅园并没有经历过毁灭性灾难,但就在这一百多年里,园中众多的太湖石,仅仅留下了美人石一峰,殊为奇怪,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?
   有意思的是,“藤萝石”、“含贞斋”两图中的两峰太湖石,与梅园三星石中“福”、“寿”两石酷似,令人不得不生遐想。那么,《乐农自订行年纪事》中“从金坛于敏中后花园移来米襄阳拜石和嘘云石”的记载,是指四石均从金坛移来呢,还是米襄阳拜石从金坛移来,而其余的湖石也有从别处移来的,既然可以移,就必须再作求证了。
   石头迁来又搬去,毕竟还在,而园子就换了又换,难怪说石头能够幻化入世,直到记录一部尘世的故事。 


7 6 无锡海外旅行社 中国国旅 东林书院 旅游论坛 导游之家

版权所有:无锡锡游旅游人才服务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5 无锡旅游人 备案号:苏ICP备14022697号-1 技术支持:六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